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肱骨髁间骨折一直是创伤骨科中较难治疗的关节内骨折之一.处理方法有非手术治疗、手术复位和广泛内固定.60年代以前非手术治疗是此类骨折处理的主导,现在倡导的治疗原则早期手术.关节面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练习.由于内固定材料和暴露方法的改进,手术复位加强内固定的方法已被广泛接受.自2003年6月~2007年2月,作者所在医院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5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严雪征 《河北医药》2014,(19):3004-3006
目的:探讨骨折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和抗生素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至2012年收集骨折患者712例,开展病原学检查和K-B药敏试验。结果骨折患者中发生感染者116例,感染率为16.29%。感染的革兰阴性菌(57.75%)以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埃希菌等为主,革兰阳性菌(40.5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生素药物耐药率最低的是万古霉素;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生素药物耐药率最低的是美罗培南;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均耐药率高。结论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较多,准确的病原学检测,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能够有效降低骨折患者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82例,其中行外固定支架治疗(Ⅰ组)和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Ⅱ组)的患者各41例。手术后随访12个月,分析比较2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变化及其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期内,2组患者的掌倾角和尺偏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Ⅰ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治疗方式中,外固定支架和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均较好,但外固定支架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背景:全身大剂量应用抗生素治疗骨感染的不良反应较多,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此探索一种以可降解材料为载体预防骨感染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目的:分析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系统的体内释药特性。方法:在新西兰大耳白兔右侧膝关节制作3 mm×6 mm大小的骨窗,植入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缓释制剂,术后1,2,3,6,9,12,15,18,25,30 d取心脏血、骨组织及骨髓组织标本,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织内加替沙星浓度;扫描电镜观察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缓释制剂植入前后的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缓释制剂植入后,骨髓组织内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在第1天出现了一个较高的高峰,第3-15天药棒释放较平稳,15-30 d逐渐降低,但在30 d末时的药物浓度仍大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0.1 mg/L;骨组织内的药物浓度高峰出现于第3天,其余时间的浓度较平稳,并且均大于0.1 mg/L;在同一时间点,血标本中药物浓度小于骨髓组织和骨组织内药物浓度。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缓释制剂是表面溶蚀降解,降解残留物为小球状,其内部结构未发生变化,在药物持续释放过程中药棒未发生崩解和碎片化。表明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制剂具有良好的载药及药物缓释能力。  相似文献   
5.
背景:聚酸酐材料具有表面溶蚀性、生物可降解性和释药速率可调性,为人体药物缓释材料,但关于聚癸二酸酐缓释系统的应用至今少有报道。 目的:观察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系统对兔股骨骨髓炎感染模型的预防作用。 方法:按Norden法将30只兔制作股骨金黄色葡萄球菌骨髓炎兔模型,分别用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缓释制剂和加替沙星进行干预,并与模型组作对照,共分3组,每组10只,观察建模后兔一般情况、解剖学观察、X射线片表现、骨培养及细菌计数、组织学检查。 结果与结论:建模后8周,模型组兔建模后,食欲差,皮毛不光滑,体质量减轻,3只兔于3周内死亡,其他7只X射线片上骨膜反应较重,可见小块死骨形成,解剖学检查均可见脓肿形成,骨培养及组织学检查均可见骨髓炎表现;加替沙星组建模后体质量减轻,2只兔于建模后3周内死亡,解剖学检查可见有4只动物有脓肿形成,X射线片上可见8只动物骨膜反应较轻,未见死骨形成,骨培养及组织学检查6只兔有骨髓炎表现;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缓释制剂治疗组兔一般情况好,解剖学检查未见异常,X射线片检查、骨培养和细菌计数、组织学检查均未见骨髓炎表现。结果证实,加替沙星-聚癸二酸酐局部缓释制剂预防股骨骨髓炎感染效果较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针技术在肱骨干骨折不愈合治疗中的效果。方法:自2000-09/2006-09使用交锁髓内针的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不愈合15例。顺行固定9例,逆行固定6例。结果:随访全部病例,随访时间10-34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术后肩肘功能恢复良好。优3例,良10例,可2例。结论:交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骨折不愈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易愈合,肩肘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新明 《河北医药》2010,32(14):1928-1929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aticvertebralccrnpressionfracture,OVCF)是困扰老年腰背痛患者的顽症之一,单纯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为此类患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临床治疗手段。2008年5月至2009年9月,我院采用PVP治疗OVCF患者3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7年2月,采用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患者25例,男19例,女6例;患者年龄19~65岁,平均43岁。左肘关节17例,右肘关节8例。根据AO/ASIF分型,C1型11例,C2型9例,C3型5例。其中开放骨折2例。所有病例行后路经尺骨鹰嘴截骨或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使用双钢板内固定。术后尽早行肘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结果25例患者经3~20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5例,良9例,可1例。结论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是目前治疗肱骨髁间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痛风是一种长期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致组织损伤的疾病。以血尿酸增高、关节肿痛、皮下结节、骨质破坏及肾脏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最常见的关节病变部位为第一跖趾关节据报道达90%以上,而单独发生于髋关节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国内鲜有报道,检索1994年至今CHKD期刊总共有3篇文章报道髋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石共4例。笔者收治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穿针辅助复位技术在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11-03收治的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8例股骨颈骨折,术中因手法复位困难经皮向股骨头颈内穿入斯氏针辅助复位后行3枚空心钉固定。结果 38例均闭合复位成功。参考Kyle等提出的标准并结合X线片对复位质量进行分级:优29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4.7%。2例骨折不愈合,骨折愈合率94.7%。结论采用经皮穿针辅助复位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复位效果好以及减少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等优点,是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